金秋時節,螃蟹膏肥黃滿,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然而對部分人來說,這道珍饈可能暗藏 “危機”—— 吃螃蟹過敏。這種因食用螃蟹引發的過敏反應,不僅會破壞就餐的愉悅感,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,值得我們高度重視。
螃蟹屬于高蛋白海產品,其肉質中含有多種異性蛋白。這些蛋白質對多數人而言是優質營養源,但對過敏體質者來說,卻可能成為免疫系統的 “攻擊目標”。當過敏體質者攝入螃蟹蛋白后,免疫系統會將其誤判為有害物質,迅速啟動防御機制,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。這些物質會刺激皮膚、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,引發一系列過敏癥狀。
吃螃蟹過敏的癥狀輕重不一,表現形式也因人而異。輕度過敏者可能在食用后半小時至數小時內,出現皮膚瘙癢、紅斑或風團,尤其集中在面部、頸部和四肢。部分人還會伴隨口腔黏膜刺痛、嘴唇腫脹等局部反應。中度過敏可能引發胃腸道不適,如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,這是因為組胺刺激腸道平滑肌收縮,導致消化功能紊亂。
更需警惕的是嚴重過敏反應。少數人在食用少量螃蟹后,可能迅速出現喉頭水腫,表現為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;或引發過敏性休克,出現血壓下降、意識模糊、四肢濕冷等癥狀。這類反應往往進展迅速,若不及時救治,可能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。曾有案例顯示,一位過敏體質者誤食微量蟹肉后,15 分鐘內出現窒息癥狀,經緊急搶救才脫離危險。
一旦發生螃蟹過敏,需根據癥狀采取對應措施。輕度皮膚反應者,可服用抗組胺藥物(如氯雷他定)緩解癥狀,同時多喝水促進致敏物質代謝。若出現胃腸道不適,應暫時禁食,避免加重胃腸負擔。當出現呼吸困難、血壓下降等嚴重癥狀時,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,同時讓患者保持平臥,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,等待專業醫護人員救治。
預防螃蟹過敏的關鍵在于 “避”。已知對螃蟹過敏者,應嚴格避免食用螃蟹及相關制品,同時需留意加工食品的成分表,避免誤食含蟹肉的水餃、醬料等。家庭烹飪時,也要注意廚具分開使用,防止交叉污染。過敏體質者首次嘗試螃蟹時,應先少量食用,觀察 24 小時無異常后再適量增加,且就餐時最好有他人陪同,以便出現意外時能及時獲得幫助。
螃蟹的鮮美雖令人向往,但健康始終是首位。了解吃螃蟹過敏的原理和應對方法,既能讓過敏體質者遠離風險,也能讓其他人在享受美味時多一份安心。在品嘗佳肴的同時,我們更要學會與自身身體和諧相處,這才是對待美食應有的理性態度。